商业银行地方债业务面临新机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温彬 孙莹
地方债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发行兑付规模不断增长、发行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市场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虽然稳中向好,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在此背景下,各部门各地区继续把用好用足地方债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为经济好转注入强劲动力。
分阶段看,一季度,各地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超前谋划和靠前投资,加之今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较多、下达时间较早,地方债发行呈现出“快马加鞭”势头。新增地方债共发行16694亿元,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99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分别为3126亿元、13568亿元,完成进度占比分别为%、%,分别较去年同期快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二季度,由于第二批新增地方债额度下达的时间较晚,且去年的低基数推高经济数据同比增速,使得稳增长压力减弱,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新增地方债共发行10659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3850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219亿元、9440亿元,完成进度占比分别为%、%,大幅慢于去年同期的%、%。
上半年地方债发行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经济发达省份债券发行比例较高。上半年共有5个省份地方债的发行规模突破2000亿元,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和四川,合计发行规模占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的%,较去年同期的%进一步提升。二是投向基建领域的债券发行占比回落。上半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的占比为%,较去年全年回落个百分点。不过,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项目比例较2022年上升个百分点至%左右, 其撬动投资的作用并未减弱。三是发行利率和利差下行。今年年初以来,地方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以往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定价主要参考“财政部—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而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参考“财政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曲线”进行债券发行定价。此外,多地还调整了债券发行利率区间下限。因此,今年上半年,财政实力较强的地区地方债发行的利率和利差明显下降。四是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鉴于当前中小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偏低,有较为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今年年初以来,多地密集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上半年,各地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288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630亿元,下半年预计还将发行1282亿元。
展望下半年,三季度是地方债发行高峰期。截至6月末,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基本完成,新增地方债额度还剩余18848亿元,预计将在三季度发行。财政部5月份将今年第二批新增地方债额度下达后,各地依法调整预算,明确全年举债额度,并加快发行进度。不少地方政府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任务,这意味着三季度将成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高峰期,将为基建投资带来较多增量资金支持。四季度,地方债发行将进入“空窗期”。随着新增地方债额度基本完成,四季度地方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将锐减,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将适时启用,填补项目资金缺口,保障投资力度。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地方债的承销力度,助力地方政府加快筹资。一是增强金融市场业务能力,积极开展地方债做市报价和债券通交易,广泛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助力改善地方债流动性,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活力。二是围绕专项债资金流向打造“GBC”(政府、企业、个人)场景,联动相关业务条线建立健全专项债投资信息共享和协同营销机制,重点对接专项债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及时开展重点项目营销服务,深挖项目资源潜力。
同时,应全力保障重大工程项目融资需求,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商业银行可在合理增加长期限负债比重、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接具有国计民生属性、纳入国家重大基建项目库、有稳定经营现金流的大型基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和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并积极参与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
关键词: